- 協會消息
- 黑熊情報
- 通報統計
- 南安小熊BUNI救援~野放紀錄
- 生態影音
最新消息
卓溪鄉中正部落人熊衝突事件
2025-04-24 | 黑熊情報卓溪鄉中正部落人熊衝突事件
這起事件始於2025年4月11日,一起黑熊侵擾雞舍的通報,並在2025年4月21日發展為人熊正面衝突。當時,巡守隊員在自衛過程中開槍,導致黑熊中彈,最終因傷重不治。事件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也進一步喚起對人熊衝突預防與處理機制的重視。
【事件始末】
2025年4月11日,在卓溪鄉中正部落出現黑熊滋擾通報,這隻黑熊入侵了雞舍,捕食雞隻。林業署在部落周圍設置自動照相機監測。
2025年4月16日,自動照相機拍攝到的畫面中,確認這隻掛著頸圈的黑熊為一隻玉管處於110年研究追蹤的個體,編號YNP-BB02。頸圈因故障,未能回傳訊號,也未能脫落。
2025年4月17日自動照相機中,並拍攝到了黑熊正在捕食被鐵鍊拴住的犬隻。捕食犬隻的行為,引起當地居民的恐慌,擔心也會攻擊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數在17日晚間展開驅趕行動。
也由於這隻黑熊為玉管處所追蹤的個體,因此待2025年4月21日召開玉管處、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跨機關會議後才啟動捕捉行動。並由玉管處、林保署、保七大隊組織巡守隊,於夜間巡守保護居民安全。根據當地統計,至4月21日止,這隻黑熊捕食的犬隻至少有4隻。
2025年4月21日晚間,當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人員在巡守時,發現此黑熊正在捕食犬隻,巡守隊員在喝斥後,黑熊轉向靠近人,在考量人身安全情況下,巡守隊員開槍擊中黑熊。黑熊中彈後緩慢爬行至附近乾溝處。隨後巡守團隊與救援團隊搜尋黑熊,野灣獸醫師在檢傷後發現黑熊脊椎多處骨折、下肢癱瘓、肺部坍陷等嚴重傷勢,後續決定以深度麻醉人道處理(安樂死)。
(以上圖片、資訊來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公開資訊)
【協會看法與回應】
昨天一隻黑熊在卓溪鄉不幸死亡,相信此刻的我們,都感到五味雜陳。
有人為黑熊的死感到惋惜,也有人因牠如此接近人類而心生恐懼。
我們理解在瞬息萬變的山林現場,第一線人員面臨危險所做出的選擇。
黑熊不是可愛的吉祥物,牠們是遵循生物本能生存的野生動物。牠們相當聰穎而且具有學習能力,根據自身經驗的不同,每頭熊可能有不同的行為模式。協會長期推廣人熊衝突預防和應變,都是提供一個基本的原則,但沒有固定的劇本可依循。
從研究資料來看,絕大多數的臺灣黑熊敏感而機警,通常見到人會拔腿就跑;少數會停在原地不動靜靜觀察;僅有非常少數會對人衝刺威嚇甚至發動攻擊。雖然這類事件相當罕見,但一旦黑熊真的對人發動攻擊,其後果往往難以承擔。因此如何避免黑熊攻擊,以及如何阻止一頭正著朝人衝刺的熊,是所有黑熊研究及保育工作者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防熊噴霧(Bear spray)就是一種有效、合法且低傷害性,能夠阻止熊類攻擊的器材。
防熊噴霧與一般防身胡椒噴霧類似,都是以辣椒素為主要刺激來源,但前者具有更長的射程(10-15公尺)與更強的噴霧壓力。當一頭衝刺的熊闖進胡椒噴霧中,強烈的刺激性會讓熊馬上眼淚直流加上噴嚏咳嗽不止。實地研究顯示,防熊噴霧不僅能嚇阻熊的靠近,更能在緊急時有效阻止攻擊的發生。
以北極熊和棕熊為例,有研究者分析了近幾十年來的真實案例,發現防熊噴霧在大多數衝突中都能成功嚇阻熊的靠近,不論是好奇靠近的熊,還是有攻擊傾向的熊(Wilder et al., 2022 註1)。研究也指出,防熊噴霧即使在零下低溫,仍能有效噴灑達到保護效果(Smith et al., 2020 註2)。另外一方面,在北歐斯堪地那維亞的研究指出,有部分衝突事件發生時,人員使用火藥槍枝射擊,但卻未成功阻止棕熊攻擊,因為可能未命中要害(Støen et al., 2018 註3)。防熊噴霧輕便好攜帶,而且噴灑範圍大,不需精確瞄準,因此在危急時確實是能有效阻止熊攻擊的器具。但它也有缺點,例如逆風環境會大大降低射程(但近距離噴灑仍有用),而且使用過的噴霧罐壓力會快速下降,另外保存期限僅約四年。無論你是戶外工作者、登山客,還是住在與熊為鄰的地區,了解並正確使用防熊噴霧,就是為自己與熊多一層保障!
台灣是多山之島,森林覆蓋率達58%,許多聚落與山林交錯共存。野生動物與豐富生態是我們的珍寶,學會與自然和平共處,是我們共同的重要課題。願人與熊都能平安自在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引用文獻】
註一:Wilder, J.M., Mangipane, L.S., Atwood, T., Kochnev, A., Smith, T. and Vongraven, D., 2023. Efficacy of bear spray as a deterrent against polar bears. Wildlife Society Bulletin, 47(1), p.e1403.
註二:Smith, T.S., Wilder, J.M., York, G., Obbard, M.E. and Billings, B.W., 2021. An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bear spray 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85(1), pp.17-26.
註三:Støen, O.G., Ordiz, A., Sahlén, V., Arnemo, J.M., Sæbø, S., Mattsing, G., Kristofferson, M., Brunberg, S., Kindberg, J. and Swenson, J.E., 2018. Brown bear (Ursus arctos) attacks resulting in human casualties in Scandinavia 1977–2016;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PLoS One, 13(5), p.e0196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