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第28屆IBA國際熊類研討會議 心得與紀錄

2024-11-27 | 協會消息

出席第28屆IBA國際熊類研討會議 心得與紀錄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出席了於9月15~20日在加拿大亞伯達省艾德蒙頓(Edmonton, Alberta, Canada) 所舉行的第28屆IBA國際熊類研討會議( 28th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ear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Conference)。

 

艾德蒙頓是個人口約140萬的小型城市,雖地處高緯度,9月的天氣倒是十分宜人,日間的溫度約在20攝氏度。艾德蒙頓所處的亞伯達省,為加拿大草原三省之一,本地的熊類有棕熊與美洲黑熊。艾德蒙頓的亞伯達大學,也是加拿大野生動物管理與保育的研究重鎮之一,會議在此”有熊城市”舉行,也算名符其實。

 

橫跨五天的會議,共107場口頭發表,94篇海報發表

▲位於艾德蒙頓會場一景

 

會議開場,由亞伯達省本地管理單位和研究單位,向大家簡述亞伯達省的熊類研究與保育狀況。早年棕熊曾遍布亞省全境,因棲地破壞,現僅侷限在洛磯山脈一側,數量不足一千隻,被列為亞省的法定受脅物種。人為致死是目前棕熊死亡的主因,包括盜獵、路殺、接觸人類食物造成的人熊衝突等。亞省透過管控人類能機動進入熊棲息地的路線密度、復興原住民傳統文化象徵等管理手段來進行保育工作,跟台灣黑熊所面臨到的管理議題有幾分類似。

本屆會議地點在艾德蒙頓會議中心,為期5天的會議中,密集地進行107場口頭發表、和94篇海報發表,行程相當緊湊。

發表的論文按下表區分為幾個主題,可以看出,經營管理和人熊衝突議題,是全球有熊國度都會遇到的問題,也是當今熊類保育研究的主軸。


 

本屆從口頭發表論文的研究對象來看,八大熊中以棕熊Brown Bear (北美稱為灰熊 Grizzly Bear) 為最大宗,高達51場,幾乎佔全部論文的一半。棕熊分布地域廣,北美、歐洲、亞洲皆有,歐美又是富裕的先進國家,有條件支持熊類的研究,棕熊自然成為最多的熊類研究對象之一。北極熊、美洲黑熊則居次,各有12場。安地斯熊、懶熊、亞洲黑熊、馬來熊的論文場次都只有個位數,這也反映了這幾個物種分布的所在地多屬開發中的國家,野生動物的研究和保育的量能在當地仍很薄弱。貓熊在本屆的論文發表掛零,是因其特殊的背景(貓熊有其專屬的國際研討會),不在此論。而我們所關注的亞洲黑熊,本屆計有7場的論文發表,研究的區域來自日本3場,台灣、越南、柬埔寨、巴基斯坦各一場。

 

 

 

【亞洲黑熊論文】台灣 陳昉 《人為干擾對臺灣本地瀕危臺灣黑熊空間利用的影響》

▲來自台灣的陳昉發表論文

 

亞洲黑熊的論文場次雖然不多,但主題十分多樣性,在此挑選幾篇我們比較關注的議題向大家分享。

 

首先是來自台灣的陳昉所發表的【人為干擾對臺灣本地瀕危臺灣黑熊空間利用的影響】。此篇論文是陳昉於密西根大學攻讀碩士的研究論文,指導教授為Neil Carter和黃美秀老師。

 

論文摘要如下: “棲息地退化和過度捕獵等人為影響對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構成重大威脅。在臺灣,除了城市發展導致棲息地喪失外,套索陷阱的泛濫也加劇了對當地瀕危物種臺灣黑熊的威脅,導致黑熊個體的死亡和傷殘。儘管這些問題很嚴重,但我們對熊的首選棲息地特徵和套索陷阱的傷害對黑熊長期行為的影響的資訊卻所知有限。在這個研究中,我們使用綜合資源選擇函數 (iRSF) 和綜合步驟選擇函數 (iSSF) 分析了棲息在臺灣玉山國家公園的 15 隻熊 (6 隻受傷,9 隻健康) 的棲息地選擇模式。此外,我們生成了一張預測地圖來可視化棲息地適宜性,並比較了健康熊和因中套索陷阱而受傷的熊之間的棲息地選擇模式。研究結果表明,熊更喜歡地形崎嶇的棲息地,與其他土地覆蓋類型相比,它們更喜歡闊葉林。然而,與健康的熊相比,受傷的熊對地形崎嶇和不同的人類迴避模式的偏好有所降低。這些結果表明,受傷的熊進入高品質棲息地的能力可能受到限制,並可能會增加遭遇到人類的風險,長期下來會影響他們的能量取得。這項研究強調,套索陷阱的影響不只是黑熊的死亡和傷殘,更會影響黑熊族群的行為和能量動態。保育工作必須優先考慮保護高品質的棲息地和套索陷阱的使用法規,以保護這種當地瀕危物種。”

 

陳昉是臺灣黑熊保育協會贊助的年青學者,此場發表中,其穩健的台風、清晰的口條、流利的英文,著實令人讚賞。協會樂於資助國際上對台灣黑熊保育的研究,我們盼望未來能看到更多的青年才俊投入台灣黑熊研究的領域,除了提高台灣黑熊保育研究的水準,也讓國際看到台灣對瀕危物種保育研究的努力。

 

 

【亞洲黑熊論文】日本北海道農業科技大學的南韓籍研究生Seungyun Baek《亞洲黑熊對道路的反應:與性別和季節相關的道路接近、移動和穿越變化》

 

再來是來自日本北海道農業科技大學的南韓籍研究生Seungyun Baek所發表的【亞洲黑熊對道路的反應:與性別和季節相關的道路接近、移動和穿越變化】論文摘要如下:“由於車輛碰撞和遇到人類的高風險,動物通常會避開道路和靠近道路的區域。然而,動物也因可以穿過馬路和或使用道路以及靠近道路的區域來獲取資源或提高移動效率。特別是生活在人工改造景觀中的頂級消費者必須能夠處理道路問題,因為他們的活動範圍要求很大。瞭解頂級消費者對道路的反應對於人類與野生動物的可持續共存至關重要。在本研究中,我們使用綜合步驟選擇分析來研究日本足尾日光山脈亞洲黑熊與道路(包括主幹道和次幹道)和主幹道交叉口的選擇性和運動模式。在交配季節,成年雄性喜歡靠近所有類型道路的區域,尤其在夜間。成年雄性也表現出較慢的運動速度,並避開主要道路附近密度較低的植被,並在次要道路附近表現出較快的運動。 此外,成年雄性通常避免穿越主要道路,尤其在白天。相比之下,成年雌性避開了主要道路附近的區域和次要道路附近的首選區域。與夜間相比,成年雌性白天更喜歡遠離次要道路的區域。我們從未觀察到成年雌性在交配季節穿越主幹道。 在食慾亢進季節,兩性都沒有表現出對道路的任何選擇性,但與夜間相比,白天更喜歡遠離所有類型道路的區域。此外,兩性通常都避免穿越主幹道,但這種迴避在夜間不太明顯。我們的結果表明,亞洲黑熊通常將道路視為一種風險,並且過路和使用道路附近區域的可能性與性別、季節和人類活動水平有關。”

 

這篇研究的結論,跟我們對台灣黑熊的研究結果相似,黑熊會趨避道路,道路會影響黑熊的移動選擇和限縮黑熊的活動範圍。如何從管理政策上做出因應,如限制道路的開發、調配道路的使用時段、引入生態廊道的設計等,是台灣黑熊保育主管單位須審慎思考面對的。

 

【亞洲黑熊論文】亞洲動物基金會的Tuan Bendixsen和Jill Robinson《到 2026 年結束越南的熊膽養殖,作為保護亞洲黑熊的一項保護措施》

 

最後要分享的是來自Animals Asia Foundation的Tuan Bendixsen和Jill Robinson所發表的【到 2026 年結束越南的熊膽養殖,作為保護亞洲黑熊的一項保護措施】。這是本屆中最令人感到振奮的一場發表。眾所周知,在中國和部分東南亞國家,一直都有圈養亞洲黑熊取膽汁的產業。原本以為要根除這種十分不人道的陋習是遙遙無期,但越南的例子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絲曙光,只要國際熊類保育人士持續關注並付諸行動,我們有機會在不遠的將來終結這些圈養亞洲黑熊的痛苦。

 

作者提到,因傳統醫學對熊膽的需求,越南的黑熊養殖產業猖獗,對黑熊保育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並讓人嚴重擔憂養殖熊的動物福祉。為了結束養熊產業,需要制定策略來解決執法、膽汁需求問題,並為獲救的熊提供終身照顧。亞洲動物基金會與越南政府合作推動的整體方案,透過公眾教育和推廣草藥替代品來關閉熊養殖場並消除熊膽需求。在政府對養殖場的執法與對養殖熊的營救下,養殖熊的數量已逐漸減少,從 2006 年的 4349 隻、 2010 年的 3000 隻、 2014 年的 1284 隻、2000 年到 916 隻,逐年減少到 2024 年不到 250 隻。透過教育讓公眾了解到養熊的不人道、膽汁提取和交易的非法性以及推動民眾對草藥替代品的接受,已瓦解了熊膽市場,一毫升膽汁的價格從 2007 年的 20 美元下降到2024年的不到5美元。與越南傳統醫學協會合作生產了一種由草藥植物提取物組成的草藥香膏,這些草藥植物可在傳統醫學中替代熊膽。在河內最集中的養熊社區對這種草藥香膏的公眾態度調查顯示,80% 的社區對熊膽的草藥替代品感到滿意,92% 的人表示他們會再次使用草藥香膏。為熊膽的消費者提供有效的替代品是結束熊膽需求並消除養殖場中熊的痛苦和虐待的長期解決方案。在亞洲動物基金的努力下,越南政府已頒布了法令,要讓熊膽養殖業於 2026 年底前徹底結束。

 

罕見戈壁棕熊的現況

 

亞洲黑熊之外的熊類論文發表,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戈壁棕熊種群數量估計及其在大戈壁 A 嚴格保護區的活動】。這場發表中,我們得以一窺世界上最神秘、最稀有的戈壁棕熊 (棕熊的一個亞種)的真面目與其目前的生存狀況。很難想像,在食物、水源都極其缺乏的嚴苛地理環境中,仍有熊類可以在此頑強的生存。

根據作者的調查,2018年的族群量約33~36隻、2020年約27~31隻、2022年約22~25隻,2024也會進行同樣的調查。這個族群數量,真的是極度瀕危,完全沒有達到最小族群存活數的要求;加上此地受氣候變遷影響明顯,年均溫不斷上升,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若無人為介入,要突破種群數量相當困難。若沒有積極且有效的保育對策與行動,戈壁棕熊的前景真的無法樂觀。棕熊雖是廣布種,但因地理區隔所產生的遺傳多樣性與獨特性,是值得我們好好珍惜與保護的。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發表海報論文

▲除了口頭發表之外,現場另有一區論文海報發表,呈現世界各地熊類研究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也在本屆做了題為【評估過去十年臺灣黑熊的分佈變化】的海報論文發表。這篇論文是本會2021~2023年所執行自行研究計畫【台灣黑熊地理分布預測模式與人熊關係分析】的研究成果精華濃縮,我們很高興能在這屆會議上向國際熊類研究者展示和分享我們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包含IUCN SSC 熊類專家群組主席David Garshelis在內的許多國際熊類研究權威的肯定。

 

除了會議場內的論文發表,場外也有安排熊類研究與保育相關單位的擺攤。但很可惜的是,本屆參與擺攤的單位寥寥無幾,過去幾屆經常參與的民間保育組織本屆竟然都缺席,僅有幾家供應熊類研究設備的廠商在現場若有似無的展示著。未能在這次大會上與國際上的熊類保育團體和民間組織進行比較深入的交流,是此行最大的缺憾。但總結來說,本屆會議仍然見識了世界各地熊類的最新研究方向、各國面臨的保育困境、和各種保育方法的應用,對本會來說也算收穫頗豐。

▲並設有相關攤位,包括熊類研究設備廠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