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熊國的人員安全須知

遇熊須知

在熊國的人員安全須知

 

在台灣,分析198筆人熊相遇的案例發現,多數情形是台灣黑熊先發現人的出現,且主要採取迴避的反應,僅有極少數案例是近距離接觸時出現威嚇行為,如站立、朝人吼叫,或短暫的追趕,尚未沒有記錄到黑熊莫名攻擊人而導致人傷亡的情形(黃美秀等2010)。由此可見,台灣黑熊雖然具有潛在的攻擊性,但對危及人身安全的風險是相對低的。適當的經營管理和宣導,以及建立有熊國的遊客行為管理,則是人熊共生的關鍵。


 

一、經營管理面

 

人熊衝突要素

可採取的干預的介入方法

吸引物之管理(Management of Attractants)

1. 將這些吸引物從熊可到達的地點移走。
2. 儲放於防熊的容器中。
3. 使用電籬防止熊接近。

執法

在熊出沒的開發地區,嚴格執行有關禁止餵食熊,或不當的食物與垃圾儲放的法令、規則、細則或公約。

限制不可取行為

1. 用設計來遏止熊不可取行為的驅逐方式,可以造成驚嚇或驚恐的反應效果(如視覺的、噪音、電子防護等,如頻光燈、警報或化學氣味)。
2. 運用設計來制約某些特定行為的驅逐方式(負面制約、惱怒、味覺厭惡、人類優勢、物理性驅退物的阻卻,例如橡膠子彈、豆包、鞭炮、水柱);或利用受過訓練的狗,予以追逐。

 

二、人員安全

 

場合

應對方式

教育民眾

1. 瞭解熊造成的風險相對是很小的,如何減少與熊正面遭遇的機會。
2. 若遇到熊,或遭遇熊攻擊時,如何因應,以使風險降到最低。
3. 如何辨識與小心新近的熊痕跡(抓痕、蹤跡或進食痕跡)。

遊客行為管理

1. 避免於清晨或黃昏時健行,這些時段是熊活動的時間。
2. 最好都成群結隊旅行;兒童與寵物不要走遠。
3. 在濃密植被區域、或接近溪流處時,可以拍手或大聲講話以製造噪音,或攜帶「熊鈴」,讓熊知道你的存在。
4. 隨身攜帶防熊胡椒霧器(射程至少為三公尺)。
5. 絕對不要接近,甚或餵食熊。
6. 露營時,應選擇遠離熊的天然食物來源處與路徑的空曠地區。
7. 帳棚或睡覺區要跟煮食區分開。
8. 在熊出沒較頻繁的區域,夜晚紮營時可使用可攜帶式藩籬。
9. 學習急救技巧並攜帶足夠的醫療用品。

當遇到黑熊時,該怎麼辦?

1. 與熊相遇很少導致侵略性的行為,而攻擊更是罕見。雖然沒有必勝的交戰手冊,但以下提示或許有幫助。避免不愉快的遇熊經驗,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遇到牠們。
2. 保持冷靜,維持頭腦清楚,評估現場狀況。
3. 原地不動。以冷靜和溫和的語氣對熊說話,表明自己沒有威脅。
4. 您或可緩緩後退,離開現場。不要跑(但別背對著熊)。熊大多會逃走,甚或不理您。
5. 熊如果仍在遠處,不妨繞道或離開該區。尊敬熊對空間的需求。千萬不要嘗試接近熊,哪怕為了拍照也不行。
6. 準備好威懾物(如胡椒噴霧劑),並保持團隊人員在一起。
7. 當一隻熊在吹氣或噴氣時,牠可能會用牙齒發出喀喀聲,或腳掌踱地。熊也可能短距離朝人衝刺,然後立即停止,這種虛張聲勢是一種防禦行為,示意您太靠近了。保持冷靜,並繼續增加您和熊之間的距離。